猪哥亮预混合饲料研究员说在近年来,包含有微量元素、维生素、氯化胆碱、氨基酸以及药物等非营养添加剂在内的复合预混料在国内得到普遍的使用;其最为普遍的为1%复合预混料。这一类复合预混料具有两大优点
预混合饲料种类很多,按照饲料品种、畜禽类别及生长阶段、生产期别而分为肉鸡前期预混料、乳猪预混料等等不同品种;也可按照生产与使用渠道的不同而分为商品性预混料、自配自用的“厂内二次预混料”、以及按照用户要求生产的“定制性预混料”;但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还是按照其中添加剂的构成不同而分为高浓度分类预混料及复合预混料两大类。其特点及质量要求简介如下:
1)复合预混料
猪哥亮预混合饲料研究员说在近年来,包含有微量元素、维生素、氯化胆碱、氨基酸以及药物等非营养添加剂在内的复合预混料在国内得到普遍的使用;其最为普遍的为1%复合预混料。这一类复合预混料具有两大优点:一是配方普及,二是方便使用。从该复合预混料的组成中即可看出,几种关键性的添加剂几乎都可以包括在内。只要基础料匹配合理,就能使配合饲料的全价性大大提高一步。这也是该类预混料在我国受到人们欢迎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使用上它也比较方便,亦即加工时可用人工投入混合机内(投入定量的一包或人工计量投入)在缺乏混合机的条件下即使用效果较差的立式混合机,甚至人工拌和也可以勉强使用而不发生很大的问题。应该指出,上述1%复合预混料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的缺点与问题首先在于其通用性与适应性很差,因为它包括的组份太多,特别是其配方的组成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不同畜种、阶段甚至基础原料的组成均要作较大变动,这就决定了它的专一性很强;其次,它的稳定性因受到微量元素、氯化胆碱与维生素的相互作用而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商品性预混料,1%浓度的复合预混料基本上是一种普及型与粗放型的预混料。这类预混料的发展趋势是:
①作为大型配合饲料厂的厂内二次预混料,生产与基础料直接匹配的系列与品种,或者作为供应集团内部各分厂使用的预混料是非常合适的。
②作为专门的商品预混料生产时,必须针对地区特点及用户需求,增加必要的系列品种,提出配套的参考配方与使用方法,并配备强有力的技术服务队伍,以指导基础料的生产。
③调整复合预混料的组分与浓度,将匹配要求很高的氨基酸或药物等留给用户添加(如生产0.5 %的以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为主的复合预混料),或者将钙磷食盐等均包括在内,生产3-6%的复合预混料,这样对养殖户可减少使用的品种,对饲料厂,则可以直接入仓,用配料称进行配料,从而提高了方便性,在那些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均很丰富的农村有着较大的发展前途。
2)高浓度分类预混料
如常用的浓度为0.01-0.1%(指最终配合饲料中所用比例)的维生素预混料(多维)及浓度为0.1-0.5%的微量元素预混料。此外,还有单项的硒预混料,药物预混料,甚至抗应激或防病治病的某些专用预混料等等。前者多适合于大中型饲料厂使用,后者也可直接在饲养场使用,但须特别注意其使用要求与条件。这一类预混料的特点是:
①在计量混合条件较好的工厂可以通过稀释预混后添加,也可以人工或通过自动微量配料秤直接添加。
②可以较好地解决预混料的配伍禁忌、稳定性、吸水性、静电感应等问题。这种分类预混料的分级问题也易得到控制。
③数量少,易运输处理,预混厂的能力能充分发挥,载体稀释剂等问题也易解决。
④通用性,适应性较复合预混料广,如不同的肉鸡料可用一种维生素预混料,AA鸡、黄羽鸡,它们的前、中、后期等均可以通过不同添加量来加以解决。这是复合预混料难以做到的。
⑤其他如科学配方、产品标准化等预混料的一般优越性它们也能具备。由于在这一类预混料中均不加氨基酸,从而避开了氨基酸平衡、基础料匹配等营养问题,因而增加了它的通用性,减少了技术服务的工作量,但显然,对于一些计量混合设备较差,缺乏营养配方技术,生产管理跟不上的小饲料厂及饲养单位,直接使用这一类预混料常常难以保证配合饲料的最终质量。应该说,使用这一类产品,只要其水平档次合适,只要在保质期内,只要其有效成分保证值得到生产厂的信守,就能够保证其质量。
3)基础预混料(料精)和浓缩饲料
这是复合预混料进一步扩大包含有不同蛋白组分的中间产品,前者不包括大宗的饼粕(可包括鱼粉等优质蛋白及养殖户不易购得的蛋白料),数量可占5—10%左右;后者则包括除能量料(饲料粮及糠麸)以外的所有部分,其最大的比例高达40%左右。它们的特点是:
①它包括了绝大部分关键性的组份,作为农村养殖户的补充料,可大幅度提高他们手中饲料粮的饲料效率,并可减少他们凑齐各种原料的麻烦。
②对浓缩料的生产厂来说,可以充分利用某些低值饼粕与副产品,并以预混料甚至添加油脂等补其不足,特别有利于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养殖户自配自用不可能达到的水平。此外,在农民难以解决的油脂添加,药物添加剂的使用方面,浓缩料生产也可加以解决。
③通用性极强,对饲料粮匹配的要求不高,售后的技术服务要求也不高。根据我国农村养殖业面广量大又分散的实际情况,这类浓缩料生产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极其广阔。